2022年3月21日,东航一架MU5735波音B737-800NG客机在执行昆明——广州航班任务时,于梧州上空失联。已确认该飞机坠毁。机上人员共132人,其中旅客123人、机组9人;对于此次空难事件中遇难的同胞表达沉痛哀悼和悲痛。
由于培训工作的原因,本人也是经常坐飞机天南地北出差,各个航空公司和各种波音或空客经常坐,那天我也从航旅纵横赶紧查了一下自已的过往行程,发现居然自已过去几年坐的最多就是波音737-800机型最多,让我后背真有点发凉......。为了了解真相,后续搜救人员全力在找寻“黑匣子”,也许是做六西格玛职业的本能,让我对"黑匣子“的生产工艺和可靠性如何做到的产生了兴趣。
“黑匣子”(BlackBox)的学名叫飞行参数记录器,主要由飞行参数采集装置、信号储存与读出装置和辅助装置三部分组成。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飞行中最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的状态参数,诸如高度、速度、航向、倾斜等工作情况记录并转换成数字或电信号保存下来,供分析、判断飞行事故,评定飞机设备的技术状态使用。一般“黑匣子”可以储存各种数据多达300余条。
我们常说的“黑匣子”,其实是整套飞行参数记录器的核心部分,一般被安装在飞机的尾部,有两个重叠的不锈钢饭盒大小。它的外壳是用钛等抗撞击、耐高温、高强度的特种钢制成的,可以承受超过地球重力几倍的冲击力,抵挡高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,还能抵抗事故性泄露和海水的腐蚀,几乎“百毒不侵”,所以可以将数据从种种困难的环境中记录、保存下来。另外,为了便于搜寻,“黑匣子”的外壳还装有信号发射机或涂有金属反光条,这样灾难发生时,心急火燎的救援人员就比较容易找到它。不过,人们对“黑匣子”的最大“误会”也是由它的外壳引起的。我们常说的“黑匣子”外表其实并不是黑色的,而是国际通用的橘红色,它之所以会一直被人们“更名改姓”,恐怕主要是因为传媒和世人看到的,都是它在经历了剧烈爆炸和高温燃烧后“面目全非”的样子。另外,“黑匣子”可能也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称谓,表达了人们面对这样一个记载着亲人最后信息的小装置时,复杂而痛苦的心境。
黑匣子是由0.25英寸不锈钢制层,内部铝壳涂上1英寸厚的防火隔热层,然后将小苏打倒入罐中以吸热等,测试相当严阿苛,以500磅的重物(上面会一根强化的钢钉)在十英尺的高度快速落下冲击盒子,再放置1000度高温下承受1小时的火焰测试,必须保证关键芯片完好如初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或项目中,也经常遇到各类可靠性的测试问题,其实试想一下黑匣子的严苛要求,也许你会有新的思路打开。
